相傳上古時期,閩北一帶洪水泛濫,彭祖的兩個兒子堆山挖河、疏浚洪水。為紀念武、夷兩兄弟,人們便把堆出的山脈叫做武夷山。火紅的巖石和秀麗的山山水水造就了一幅經典的閩北風景畫。我有幸在這畫中游玩了一番。
小小竹排畫中游
我們來到武夷山九曲溪,登上竹排便開始了漂流之旅。溪水清澈無比,清得能看見水底鋪就的層層細沙,金光四射;清得能看見水下小魚快活得游來游去,悠閑自在。
九曲溪,顧名思義,有九曲三彎,六曲掉頭彎最有名。這是一個近180度的巨大彎曲,使整個溪水換了個流向,真是“天下奇彎”。更為神奇的是,每一曲都有一段急流,兩條水流從不同方向流來,撞在一起,誰也不肯退讓一步。
坐在竹排上,眺望兩旁的山峰,“嘖嘖”的贊嘆聲不絕于耳。山峰高低起伏,形態各異。有的像孫悟空手搭涼棚在眺望;有的像豬八戒扇動著大耳朵……這奇異的景色讓人流連忘返,引來許多文人墨客題詞、題詩,讓武夷山名揚四海。
手腳并用攀天游日記100字 m.ecjtubbs.com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游畢九曲溪,我們又來到天游峰腳下,站在曬布巖面前,它又高又大,像一座巨大的屏風,把武夷山隔為溪南和山北兩部分。它的一面幾乎垂直,陡峭無比;一面卻又平平緩緩,是下山的路。因雨水沖刷,巖石上留下了很多紋路,長滿了苔蘚。這些厚厚的苔蘚向我們講述著他億萬年的紅色流水記憶。
我們奮力向山頂爬去,臺階忽平忽陡,最險的地方甚至左懸崖、右峭壁,只在一側有一條用木頭和繩子做成的幾乎不管用的護欄,臺階陡到要兩手著地趴著爬。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經過艱難跋涉,終于登上了山頂。天高云淡,暖風徐徐,陽光照著我們,映紅了我那張開心的臉。
從山頂向下望去,武夷碧水丹山盡收眼底,九曲溪上漂著幾只竹排,筏上的歡笑聲,為這美麗的河谷增添了幾分生機。
本文語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