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也是我最喜愛的節日。為什么我喜愛端午節呢?因為端午節可以吃粽子,看賽龍舟,洗完澡香噴噴的穿上媽媽新買的衣服……
記得四年前,端午節是在外婆家過的,粽子可是外婆親手包的呢!包粽子我是不會的啦,但是吃粽子可是比誰都能吃。說道賽龍舟,我們那可連河、湖都見不著,賽龍舟就免談了。但是,有電視呀!哥哥姐姐們我在電視前,一雙雙大眼睛一眨不眨的盯著電視,就差沒把脖子給塞進去??催^《白蛇傳》沒?大家肯定還記得一段情節:許仙從堂哥那拿了些雄黃。哦對了,那時也是端午節。許仙拿雄黃是泡在酒里喝的,但是我們是將雄黃泡在酒里是用來擦的。家中的大孩小孩洗過澡后扣絨,擦雄黃酒,大點的就不擦,小孩子被大人一把抓過來就抹,被弄得“;咯咯”;直笑,最后歡歡喜喜的穿著新衣服一蹦一跳的去玩了,大孩子則擠在電視機前瞪著眼“;你擠我我就擠你”;的架勢在電視機前“;開戰’!外婆領著一干子婦女去包粽子,留晚上吃。男主子們就各家各戶的溜門子去了。
端午節是古老的傳統節日。有一個關于屈原的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展成棕子。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其實這個傳說是外婆講個我聽的。我喜歡端午節的美、喜歡端午節的熱鬧、喜歡端午節的粽子,喜歡屈原那種愛國精神,當然我還喜歡最好玩的賽龍舟!當然是從電視上看的。
晚上吃粽子。桌子上擺滿了一個個“;立體三角形”;我們趴在桌子上探著頭,盯著那一個個飽滿的粽子,淌著口水。小一點的孩子,個子矮,看不見,就在一邊哭鬧著。大人受不了,就順手一拿了個粽子給他們。粽子剛到手,就眼淚鼻涕一起抹,咧著嘴沖我們擺了擺手里的粽子,拋到一邊啃粽子。我們也只有等到人齊了才能吃。人終于齊了!我們幾個朝桌前一坐,手“;唰唰”;的伸向那可口的粽子…桌上還有雞蛋、大蒜。大蒜我不喜歡吃。最后我們幾個大的拍拍圓鼓鼓的肚子,一溜煙兒鉆子那個屋子—看電視!
其實,那次的端午節是最快樂的。那天外婆格外開心,因為她的女兒們都回家過端午!日記100字 m.ecjtubbs.com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指導老師評語:
端午是一種提示。依水悟清廉,依山悟崇高,借生之樂悟慈,借死之祭悟悲,從而感念造化宏德,善待萬物有情。端午不僅是一個節日,更是一種人格,炎黃子孫的人格。端午文化遺產盡管小國富邦可以搶先從聯合國注冊,但她永遠屬于華夏兒女。 中華民族傳承了端午!炎黃子孫記住了屈原!(朱清)
本文語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