蒸饅頭是象征著來年蒸蒸日上,所以是我們中國特有的風俗。今天,我家也要開始蒸饅頭。想知道要怎么做嗎?那就跟我來吧!
早晨,當一輪紅日剛剛圣騎時,外婆和奶奶就開始忙碌了。外婆先從大箱子里拿出了一大塊發面團,放在散滿均勻米粉的桌子上,外婆先用米粉搓了搓手,防止面粉沾在手上。然后她朝一個方向用力地搓發面團。等外婆揉好,笑瞇瞇地輕拍著發面團,得意地說:“好嘍!”,我摸了一下,它十分光滑,圓溜溜地,像個蒙古包似的。在燈光的照映下露出了光澤。這時,外婆在發面團中央戳了一個小洞,再沿著小洞慢慢地滾成輪胎形,又把“輪胎”變成了長龍,再均勻地揪下一個個面團坯子。
哈哈,接下來該輪到我大顯身手嘍!我拿起一個坯子,使勁搓,一會兒搓成長條的,一會兒搓成圓球,然后我把它輕輕一按,按成了一塊餅。聽外婆說:只有反復的搓,蒸出來的饅頭才有嚼勁。我的前期任務完成了,外婆接過坯子,用兩個中指頂住坯子上面的中央,大拇指和食指緊緊按住邊沿,熟練地邊轉變按,圓圓的坯子邊緣越來越薄。我很好奇,問外婆為什么?外婆笑著說:那是為了包下更多的餡兒,那樣饅頭就更好吃了。這時奶奶接過外婆制作的饅頭半成品平攤在手心,挖了一大勺餡兒放在坯子上,然后用手揪起坯子的邊緣,迅速往上攏,一轉一按,一個生饅頭就大功告成了,你看她像不像一朵饅頭花啊,真惹人喜愛。。
看著外婆和奶奶嫻熟的技藝,我覺得親手嘗試一個。我拿起已經轉好的坯子,挖了滿滿一勺餡兒,想放在坯子上,可剛倒上去,去發現這餡兒就好似一個頑皮的孩子,總是從“家”中“蹦”出來玩,好不容易把它們都“趕”回家,煩事又來了,因為手上都沾滿了蘿卜絲餡兒,我把這些蘿卜絲全擦在了坯子的反面了。外婆見了,哈哈大笑:“我們都把餡兒包在里面,而你卻包在饅頭的外面,待會兒你自己吃啊!”我看了看各自做的饅頭,她們做的像個亭亭玉立的小姑娘,而我的就像一朵快要凋謝的花。真是熟能生巧啊。100字日記 m.ecjtubbs.com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我們一起把饅頭放進了蒸籠,端進了廚房,這里已經是薄霧籠罩,放進了蒸鍋上,不一會兒,饅頭的香味就彌漫開來。出籠嘍!外公端起熱氣騰騰的饅頭,啊一個個白白胖胖的,真逗人喜愛,我顧不上燙嘴,咬上一口,哇,好吃極了!
做饅頭真是有趣啊,勞動的滋味真美!
本文語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