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 記】
劉海粟小學五(12)班王可檸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這是明代功臣于謙一生的真實寫照。他兩袖清風、力挽狂瀾,我們應該銘記這位民族英雄!
想當初,他毫不畏懼專橫跋扈的大太監王振,拒絕給他送禮。面對強權,他只是甩了甩他的袖子,說道:“我呀!只有兩袖清風。”他被冤殺后,皇帝派人去抄家,于謙家空空如也,什么值錢的東西也沒有。只有一間房間的門是鎖著的,人們以為那里面有大把大把的金銀珠寶,誰知道,撞開門之后,只有先皇賜予他的一身盔甲和一把寶劍,上面已經積了厚厚的一層灰了,看樣子,這間屋子已經很久沒有人來過了。于謙原來是想把以前的事跡全部鎖住,讓自己把以前的功績遺忘!人們知道錯怪了于謙,一個個默默地離開了。
如果沒有他,大明朝也許會分裂。如果沒有他,歷史也許會被改寫。自土木堡之戰后,北京的兵力嚴重不足,蒙古的騎兵就要抵達北京了,眼看著大明即將敗退。危難之際,于謙站了出來:“逃跑之人,格殺勿論!”他帶領著大家修筑城墻,操練士兵,增強防御力。在他的領導下,原來的老弱殘兵變成了精兵壯士,原來的破城墻變得堅固結實……正是有他,明軍又變得強悍起來;正是有他,明軍又恢復了自信。當敵軍到達北京城時,看到昔日破敗的北京城已是另外一番斗志昂揚的景象,他們驚呆了。最后,蒙古騎兵被于謙率領的明軍成功擊退。于謙在明朝生死存亡之際,挺身而出,保住了北京城,拯救了明朝,他是真正的英雄!
于謙值得我們所有人銘記,我們應該銘記他的精神,他的作風。我們要銘記歷史上還有一位和文天祥一樣的民族英雄,他就是力挽狂瀾又兩袖清風的于謙!
【銘記】
劉海粟小學五(12)班施嘉樂
“南北驅馳報主情,
江花邊月笑平生。100字日記 m.ecjtubbs.com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一年三百六十日,
多是橫戈馬上行。“
這是大明王朝大名鼎鼎的抗倭英雄戚大將軍所作的一首詩。
去年,我看了動畫片《戚繼光》,覺得戚繼光武藝高強、英勇善戰,見到了兇殘的倭寇,毫不畏懼,所創的鴛鴦陣變化多端、所向無敵,我覺得他是一個民族英雄。
今年暑假,我去了中國武術博物館,無意間看到了戚繼光的雕塑,讀到了他的介紹才知道他不僅武藝高強,還是一個軍事家,他帶領的戚家軍百戰百勝,沒有一次敗績。我對他無比敬佩。
回到家后,我查了資料,發現他就是立德、立功、立言的三不朽人物。他小時候就在玩中學習,學習中玩。15歲就開始好好讀書,讀書在于體會“忠、孝、廉、節”。他10歲喪母,17歲喪父,全是靠他祖母養大的。他的父母沒有給他留下任何金銀財寶、房產土地,而留給他的只是優秀的精神。他19歲就立志要剿滅倭寇,寫下了“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的名言,因為當時日本的浪人和武士成群結隊在我們國家的沿海地區搶掠財務、殺人放火、奸淫婦女,無惡不作、罪惡滔天。當時的軍隊是官貪錢、兵怕死,毫無戰斗力,拿這些倭寇毫無辦法。戚繼光22歲中了武舉,29歲任官,開始抗倭。親自招募義烏兵4000名,親自訓練,成了名震天下的“戚家軍”,最終清除了沿海倭患。他還留下了傳世名著:《紀效新書》和《練兵實紀》。我真是對他佩服得五體投地,他是我們中華民族抵抗外國侵略并取得勝利的第一人!
我要銘記他立志報效祖國,我也立志以后考取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成為一名神物學家。
【銘記】
劉海粟小學五(12)班 嚴涵
“起來,不愿做奴隸的人們,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每當我看到和平的景象,便會情不自禁地唱起這首歌,也會不禁想起以前那些為了新中國不惜拋頭顱,灑熱血的英烈們,其中要屬董存瑞最為震憾人心了!
董存瑞早年出生在一個貧困的農民家庭,從小便受到抗戰氣息的熏陶。在1945年的春天,他參加了當地的抗日自衛隊,同年的7月光榮地加入到八路軍。直到他犧牲前,共立大功3次,小功4次,同時還獲得了3枚“勇敢獎章”,1枚“毛澤東勛章”,還被部隊授予“模范爆破手”的榮譽稱號。
1948年5 月25日,進攻隆化縣的戰爭打響了。董存瑞所在連隊負責拔除敵人的核心陣地——隆化中學。當時董存瑞是連隊爆破組組長,在“比武”中勇奪“爆破元帥”的他帶領大家連續炸毀了3個炮樓,5個地堡。在抵進攻打敵人核心據點——隆化中學的圍墻時,在墻外干枯河道上方的一個暗堡突然吐出了長長的的火舌,瞬間便將我方攻勢壓得抬不起頭來,這突如其來的情況讓部隊遭受了重大傷亡。見此情況,董存瑞心急如焚,主動請纓前去炸碉堡。就這樣,他在戰友們的掩護下左沖右突,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來到這個暗堡的下方,可此時的他已身負重傷,干涸的河床兩側卻又陡又滑,他嘗試安放炸藥,都因為光滑異常而沒有成功。隨著時間的一分一秒的流逝,部隊傷亡不斷地增加。見此,他毅然絕然地高高托舉起炸藥包,右手拉燃了導火索,并高喊“為了新中國,沖啊!”就這樣,董存瑞用他年輕的生命為了新中國的事業掃平了障礙!
“拋頭顱只為救國,灑熱血鐵骨錚錚。”像董存瑞這樣的英烈們值得我們永遠去銘記。
【銘記】
劉海粟小學五(12)班顧洛銘
不知道大家還記不記得二年級下冊第十五課《晚上的太陽》中那個聰明的小男孩——愛迪生?
文中的愛迪生運用了光線反射的原理,從而讓“手術臺”前一片光明,使醫生順利地為他媽媽做完了手術,從此讓他立下了要造一個“晚上的太陽”的目標。
愛迪生沒有受過長久的教育,幼年就自謀生計:當小販、報務員……但他迷戀電學實驗研究,畢生孜孜不倦,竟擁有白熾燈、留聲機、電燈、碳粒電話筒、電影放映機等一千多項發明專利權!正是這種對電學實驗研究的癡迷,才給了愛迪生這么偉大的成就,給我們帶來現在快捷方便的生活。
假如愛迪生當時沒有發明電燈,那我們一到晚上就會處于黑暗之中,沒法干想干的事情,只有在愛迪生發明電燈之后,人們才能在晚上跟白天一樣方便地做任何事情。
據說愛迪生發明電燈時,光為了研究細鎢絲就有足足100多次,他的精神真可謂是“滴水穿石”!愛迪生給予我們一個啟示:設定目標要專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廢,就一定能夠實現我們美好的理想。
愛迪生,一位偉人。他,值得我們銘記!
本文語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