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改革開放3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正確領導之下,我們農村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的家住在鹽城市射陽縣盤灣鎮。近幾十年來,我的家鄉變化可大了!
來,跟我到我們中心村去走一走,看一看。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條寬闊的水泥公路,路上有許許多多的車輛南來北往,川流不息。路邊一排排的居民住宅式樣新穎,好漂亮啊!
室內的家電數不勝數:有先進的網絡電腦,能了解全國各地的市場行情,把握最新的市場信息,為老百姓賺取更多的利潤,同時電腦還是我們學習的好幫手呢;有夜晶數字電視,可以收看到七八十個臺的節目,大大地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但是我們小學生可不要多看,看多了對眼睛不好,不然會早早地戴上眼鏡哦!而以前十幾家農戶才能擁有一臺黑白電視機,到了晚上,為了看電視,象趕集似的,都要跑很遠的路,才能如愿以償地看到自己喜歡的節目;有電冰箱,可以儲存食物,以前一道菜不久就變質了,現在可以存放好多天呢;有先進的可視通訊設備,和遠方的甚至是國外的親戚朋友都可以面對面地交談,真是方便極了;出行時,再也不需要步行了,自行車少了,摩托車多了,條件好的人家早已開上了小轎車。多么的方便快捷啊!農村的變化真是讓人嘆為觀止!100字日記 m.ecjtubbs.com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過了中心村,就是我們鎮的工業園區。展現在眼前的是一排排廠房,它們鱗次櫛比,有跨國合資集團,也有本土私營企業。“嘩啦嘩啦”地日夜產個不停,為農村的剩余勞動力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是多么好的做法。
在農業生產方面,利用了現代的農業機械,減少了成本,增加了收入,不必象30年前那么費力才掙了幾個工分。
改革開放30年來,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我們家鄉的變化實在是太大了。教育、醫療、文化生活等方面都有了明顯的改善。這些變化,進一步證明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第2篇】
時光在流逝,家鄉也在變化。從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后來到了我們家鄉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據爺爺奶奶描繪的情景,房子都是用草蓋的,還不是蘆葦,是稻草。大地綠油油的,到處可以看到田地,田地上的糧食數不勝數,各種各樣。不僅如此,春、夏季節到處綠樹成蔭,鮮花遍地,經常能聞到陣陣花香,樹葉綠油油的一片,讓人癡迷萬分,忍不住停下欣賞。到處都有動物,總能看見一個牧童在水中、地上,放鴨,放牛、羊,時不時還能撿到鳥蛋。
又據爸爸媽媽說,他們小時候用的和爺爺奶奶一樣都是河水,能在里面抓魚、蝦和螃蟹。人們會在河水里淘米,洗衣服,洗碗。據說河水干凈的能直接喝下去。房子漸漸的變成了青磚紅瓦,不再是草蓋的了。大地還是一片生機,但田地上不再經常能看到有人在施肥。因為人們開始用一種成本更高的東西—農藥。也不怎么看到有人割草,因為人們開始用一種機器—割草機。大地上出現了一些工廠,漸漸的更多的孩子能背上書包去上學,但牧童放牧的情景就少之又少了。
時間過得真快,到了我們這一代。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工廠也越來越多,人們出行用的更多的是汽車,不是自行車。田地也越來越少,樹木也少了。天空不再那么蔚藍,漸漸的變得灰了。河水里不再那么清澈,到處是垃圾,魚蝦都消失了。沒有人敢在用河水了。政府在加大力度治理被污染的河水,但愿能恢復到爺爺奶奶,爸爸媽媽那時的樣子。
幾年過去了,家鄉發生了許多變化,但愿下次變化,是壞的變好了,不是好的變壞的。
老師點評:縱觀家鄉變化,表達了美好愿望。表達雖稚嫩,但構思很巧妙。
【第3篇】
我的家鄉在福建省石中,這是一個美麗的城市。
石中這個城市的美麗,總是讓人驚嘆。石中雖然只是一個小縣城,但是這里的建筑物總是那么靚麗。看,那一座座洋房是那么別致,一棟棟別墅是那么闊氣,一排排商店商品琳瑯滿目。條條馬路寬闊平坦,雖然沒有交警和紅綠燈的指揮,但是人們開車與走路都是井然有序。這里的公園沒有繁花似錦,但綠樹成陰,空氣是那樣清新。
阿婆看到我們總是說:“現在的石中真是太美麗了,想想以前真是沒法比呀!”于是她回憶從前,開始給我們講述:幾十年前,石中的房子是泥土做成的,不美觀,而且不牢固。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大家真是苦不堪言。每次誰家要買點生活用品都得走好長時間的路,還不一定買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真是太不方便了。山上光禿禿的,樹木都無節制地砍伐了……”聽到這,我真想象不出當時的生活,人們都是如何過來的。看著阿婆,我為自己生活在新時代的中國而驕傲自豪。
新中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美好,這幾十年的變化真是太大了,讓我們為中國的變化點贊吧!祖國,我為你驕傲!為你自豪!
本文語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