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朔州地處山西省北部,晉蒙交界區域,于1989年正式建市。現轄二區一市三縣,面積1.06萬平方公里,總人口159.34萬人。我的家鄉就是朔州,在春天,可謂塞上綠洲;在夏日,人云避暑勝地;在秋季,稱得上多彩邊城;在寒冬,被譽為塞北古城。
朔州人杰地靈,歷史悠久,曾涌現出一大批杰出人物,如西漢成帝妃子,著名女詩人班婕妤,三國名將張遼,唐代開國元勛尉遲恭,明代內閣首輔王家屏,女英雄李林…在這里,我主要來說說張遼和尉遲恭。
張遼,字文遠,三國時期曹魏名將。建安20年,魏吳合肥之戰,張遼率800將士沖擊東吳十萬大軍,一路殺到孫權的主帥旗下,險些生擒孫權,令東吳將士聞風喪膽。經此一役,張遼威懾江東,也就有了“張遼止啼"的典故。公元222年,張遼病逝于江都,謚曰剛侯,并且為歷代所推崇,成為古今64名將之一。在朔州,有很多地方以張遼,文遠等命名,如張遼路和文遠路,我們學校也叫文遠中學。
尉遲恭,想必大家都熟悉,門神嘛!沒錯,朔州也因此又名“門神故里”。尉遲恭,字敬德,唐朝開國元勛,凌煙閣24名將之一。公元643年,拜上柱國、鄂國公。曾主持修建朔州崇福寺,但還未開工,便于公元658年去世,享年74歲,謚號忠武。后代人把他和名將秦瓊放在一起,成為受人尊敬的門神。
朔州不僅人才輩出,景點也不少。就朔城區而言,東有崇福寺,南有恢河,西有金沙植物園,北有敬德公園、七里河、人民公園等,中有文昌閣,可謂數不勝數。特別是下雪后,這些景點更美!雖然冷,可人們卻樂此不疲,每年這幾天出來走一走,玩一玩。
這時,我便想吟詩一首:“啊!啊!掌聲最好別停,我要謳歌朔州!創新發展顯神通,歡呼吶喊爆棚!”愿大家都能做一個有豪爽大氣的性格,海納百川的胸懷,百折不撓的毅力和奮力趕超的精神的朔州人!愛我家鄉,愛我朔州!
【第2篇】
我愛那關外第一城。
朔州坐落在雁北桑干河邊,秦漢時期為馬邑縣,秦將蒙恬在此處圍城養馬,遂佰此名,漢武帝對匈奴發起的第一戰,所謂馬邑之謀,就發生在此。
“洪濤巍峨,桑干流長,文遠學子,意氣飛揚。崇福善地,日新文昌,文遠學子,揚帆起航……”伴隨著五中的校歌,我踏入了五中,也就是文遠中學,在這里開始了我的初中生涯。
從那天開始,我就是文遠中學的學子。
文遠,你可能會覺得耳熟,因為他是三國名將張遼的字。三國時期名將張遼,字文遠,本名姓聶,是西漢初馬邑之盟的發動者聶壹之后。張遼一生多次陣前立功。公元222年,張遼奉命進攻江東,在與東吳名將呂范的較量中,張遼老當益壯,斬殺吳軍萬人,取得了軍旅生涯中最后一戰的完勝,但戰后不久,張遼在江都病逝,終年54歲。張遼度過了自己轟轟烈烈的一生,而正是他的家鄉朔州,成就了這樣一位人才。
說起人才,朔州還有一位。他生活于唐朝建立之初,在民間被尊稱為門神。他是誰?沒錯,他就是尉遲恭。尉遲恭是朔州鄯陽人,字敬德,在朔州北,還有一座敬德公園。敬德一生隨唐太宗平定天下,戰績無數。晚年閑居,學延年術,修飾池臺,謝絕賓客。公元658年2日去世,享年74歲。李治親自為他“舉哀”,在北京五品以上官員前去哀悼。日記100字 m.ecjtubbs.com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在大寺廟內的崇福寺,尚存有兩座金代遺構。遼金時期,統治者崇尚佛教,雁北地區的遼金建筑遺存的數量和樣式都頗為豐富,現存的幾座金代大型木構建筑也都在這一帶。就體量來說,大同華嚴寺的大雄寶殿排第一,第二就是崇福寺的這座巨構彌陀殿。而彌陀殿的珍貴絕不止于此,其所謂的“金代五絕”,保留了金代遺留下來的諸多做法,在國內確是難得一見。
本文語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