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滋啦,滋啦”你想知道我們在干什么嗎?告訴你吧,其實我們是在做是“水中點燈”的實驗。聽到這里你們應該很驚奇,水和火怎么能共存呢,下面就由我來跟你解讀吧!
做“水火相容”的實驗需要以下工具:蠟燭、玻璃杯、硬幣、膠水、打火機和水。工具準備好了,下面我們一起來做這個實驗吧!
先把被子里倒上水,再把蠟燭放進玻璃杯里。這時出現第一個難題了:蠟燭會漂浮在水面上真是奇怪。老師告訴我們原因之后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是蠟燭的密度小,所以才會漂浮在水面上。接著老師又拿來了一個硬幣,讓我們用膠水粘在硬幣上,看看有什么變化。果然, 把有硬幣的蠟樹再次放進水里之后,蠟燭穩穩當當的粘在了水中。
接下來就是點燃蠟燭了,我們生怕自己的火苗滅了,就像保護“火種”一樣連忙找來紙來擋住火苗。甚至有的還用雙面膠粘在紙上,之后再套在杯子上,最后用手擋住??烧媸恰拌F壁銅墻”啊。之后火苗燃燒的越來越旺,火苗輕輕的擺動的自己的腰肢,好像在跳舞一般。這時我們更加小心了,屏住呼吸,生怕把自己的火苗吹滅了。
在我們的保護下,火苗順利的燃燒著,當蠟燭燒到水平面時, 我們的心都揪起來了,只見我們的火越來越暗,正當我們絕望的時候火苗又奇跡般的亮起來。我們,我們的心情立刻又歡呼雀躍起來。隨著燃燒蠟燭的蠟油滴在水面上立刻就凝固起來, 還 發出“滋啦滋啦”的響聲,好像在喊疼呢!這時我們更加謹慎的保護起火苗了。時間一分一秒的流逝著,終于功夫不負有心人,我們成功的將蠟燭燃燒在水里了!蠟燭和蠟油之間形成了一個堅硬無比的保護膜。蠟燭中間還行成了一個凹槽,蠟燭外面已經燃燒成了一層薄薄的保護膜。“耶,成功了!”我們激動地一蹦三尺高。
實驗在我們的歡聲笑語中結束了。其實生活中有許多新奇的事情,只要你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就一定會發現其中的樂趣!
【第2篇】
俗話說:“水火不相容”。你們相信水火可以相容嗎?最近我愛上了科學實驗,所以要親自試驗一下水火相容,你們要一起來嗎?日記100字 m.ecjtubbs.com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首先我準備了打火機、膠水、硬幣、蠟燭和水。我先向水杯里倒入三分之二的水,然后把蠟燭外面多余的燈繩剪了尾端兩厘米,然后把蠟燭放進水中。可蠟燭總是不能站穩,過了一會之后,我終于想出 一條妙計,用硬幣粘在蠟燭上面,因為蠟燭的密度小,所以會漂浮在水面上,加上密度大的硬幣,就會潛下去。接著就是點燃蠟燭,開始觀察到底會不會水火相容。大約過了一分鐘左右,蠟燭火苗的越來越大,快要燒到水平面時,我屏住了呼吸。這時,蠟燭“吐”出了一些蠟油,蠟油立刻凝固在水面上,好似一條用紅橡木的小船浮在水面上,但沒有和蠟燭分開。我猜那根蠟燭已經開始準備潛水了吧!因為他的救援工具——“紅橡木船”已經準備好了。這時我真不敢在大口呼氣了,只見蠟燭在水平面的地方出現了一個凹槽。這時一陣“滋啦滋啦”的聲音,是誰在放炮?不,并不是誰在放炮,而是蠟燭遇到水發出的聲音。心想:這下蠟燭不會滅了吧?可結果出乎了我的意料,蠟燭“潛”下了水,而外面的蠟燭已經形成了一層透明的薄膜,蠟燭成功的與水連在一起,好似一個深進水中的透明水管,蠟燭燒完后,“一口井”展現在你的面前。
生活中許多無微不至的細節,只要你留心觀察,才能明白更多的道理。
【第3篇】
今天的作文課上,老師給我們做了一個神奇的實驗——水的張力。
我們老師神神秘秘地拿了兩個杯子和三盒回旋針,走到講臺上對我們說:“今天,我們要做一個有趣的小實驗。”說完就出去接了滿滿一杯水,然后小心翼翼地把水放到了桌子上,又說道:“今天我們要做的實驗就是把回旋針放到水杯里面,看看到底能放多少個水不會溢出來。”老師話音剛落,大家就七嘴八舌地議論起來了,有的說放20個,有的說能放50個,你一句,我一句地爭論著,我始終覺得這滿滿一杯的水頂多能放進去十個回旋針就會溢出水來。
老師說了句:“實驗開始!”同學們立刻停止了議論,我一直覺得這杯水就不可能放十個回旋針,這是毫無懸念的,我索性就爬到了桌子上看。就在這時,我聽到有同學喊:“一個、兩個、三個……”看來實驗開始了,聽著他們的喊聲“十個、十一個……”什么,放進去的回旋針竟然超過十個了,我猛地抬起頭,我發現水面居然沒有一點變化,放進去的針數繼續增加,竟然達到了二十個,我不敢想象,緊張的望著水面,我發現水面有一點鼓起來了,看樣子好像輕吹一口氣水面就會破裂流出水來似的,但它好像被施了魔法似的,怎么也不流出水來,針數到了50個了,還超過了50。我實在是再也想不出能放多少個回旋針了。
實驗結束了,水中竟然放了245個回旋針,245個是多么驚人的數字。隨后老師給我們講了其中的原理,原來是水面張力的作用。水面張力就是水表面的水分子緊緊地靠在一起,相互吸引的一種力。
這真是一堂別開生面的作文課,如果你好奇也可以自己實驗一下哦!
【第4篇】
作文課上,老師給我們布置了一個奇怪的作業,把洋蔥放在水里做實驗。我帶著不解去問媽媽,媽媽告訴我說:“植物生長需要陽光、水、空氣、肥料和溫度。”哦,老師讓我們做這個實驗,就是讓我們看看洋蔥在水里是否可以生長。
我先去奶奶家,要了一個不大不小的洋蔥,回到家后,我就拿了一個小小的透明玻璃碗準備養洋蔥。我先把洋蔥的外皮剝開,這時洋蔥露出了紫紫的“內衣”,光滑滑、油亮亮的,十分好看。我把洋蔥小心翼翼地放進玻璃碗里,然后在碗里放了半碗水。好了,從現在開始,我要耐心地等待我的實驗結果了。
那天晚上,我一回到家就二話不說地往陽臺上沖。我跑到陽臺上一看,碗中的洋蔥除了外表的皮上顏色有一些變化外,其它就什么變化也沒有了。我好失望。這時媽媽走過來對我說:“植物生長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你不能急?!庇谑?,我決定再耐心地等待,繼續觀察洋蔥,看它究竟要多長時間才有變化。可是,我的“洋蔥寶寶”一連四天都是如此,沒有明顯的變化。一直到了第六天,我才看到水中的小洋蔥像變魔術一樣有了變化,它的底部開始長出白色的根了,我高興得跳起來,因為我的實驗有成果了。第七天,我又去觀察它,這次我有了一個新發現:小洋蔥的根長出了一個“扇形”,這是怎么回事呢?這時,我想起了媽媽對我說的植物生長的條件。我明白了,可能是因為“扇尾”那邊,水和陽光沒有“扇頭”這邊充足,所以洋蔥的根部就出現了生長不均勻的現象。一個問題被我解決了,我像品嘗勝利果實的滋味一樣,快樂而甜蜜著。
這次的實驗,我的收獲可不小呢!我不僅知道了洋蔥的水里可以生長,而且知道了植物生長需要陽光、水、空氣、肥料和溫度。下次,我還要再做一個實驗,也許還會有新的發現哦。
【第5篇】
實驗室內如同炸開了鍋了,變得異常喧鬧。因為今天,我們將要進行一次化學實驗——制取二氧化碳和探究其性質。
來到實驗室,看到試驗臺上擺滿了各類的實驗器材,玲瑯滿目。好奇的我馬上來到座位上迫不及待地開始玩弄器材??墒钱斈枪尚迈r感過了之后,我才開始發覺自己竟不知道該干什么。我開始有點慌忙。我左瞧瞧,右瞧瞧,才知道要開始制取二氧化碳。
我按照書本上的公式,將稀鹽酸從長頸漏斗中倒進瓶內。稀鹽酸與瓶內的碳酸鈣接觸后發生反應,產生大量的氣泡。平時少見多怪的我立刻被這新奇的現象所吸引住了。制取完之后便是要收集了。我拿起自帶的塑料瓶,將導氣管通入瓶內,為了“防止”氣體逸出,我便用手將瓶口捂得嚴嚴密密,隨后就是坐等其成了。
突然,我感到仿佛有一位仙女在撫摸著我的手,我回過神一看。該死,液體溢出來了。我不知道該如何是好,液體不停地流出來,我驚慌失措,我立馬把實驗器材全拆了,液體才停止流出。后來我反反復復地做,同樣的材料,同樣的步驟,得出的結果仍是一樣。我看著身邊一個個同學成功地完成實驗,心里更是著急。失落的我趴在臺上一撅不起。這時,旁邊的同學跟我說:“別灰心,我們再做一遍吧。”我抱著渺茫的希望,還是和她重做了一遍。這一次,她指出了我的錯誤。原來我不應該用手捂住瓶口。知道原因后,我立馬重做了一次實驗,這次,我成功地收集到了二氧化碳。我手里拿著一瓶若有若無的二氧化碳,如同瘋子般笑了起來。但是,我既是驚喜又是緊張,因為還要去探究其性質,如果不能發生反應,那就意味著之前的功夫全白費了。
我將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漸漸地紫色石蕊變紅色了。那就意味著我制取的氣體是二氧化碳,沒錯,這確實是二氧化碳。這也意味著我成功了。我成功地完成了實驗,我長嘆了一個口氣。
想要成功,其實關鍵在于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細節。細節做好了,才有可能會成功,細節決定成敗。
本文語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