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生來不知爹和媽,鉆出洞來樹上爬,半路脫掉胎兒衣,終身樹兒是我家,上蒼賜給雨露液,太公幫我哇哇哇。”沒錯,這就是金蟬,一種在地底跟泥土抗爭了1~17年才出土的一種動物。
金蟬又有:知了猴、知了龜、節老龜、羅鍋、爬樹黑蚱蟬、知拇吖、食孩兒、老少狗、爬叉、肉牛等別稱。它由頭部、胸部、腹部這三個部分組成。它的頭部有著兩顆黑寶石似的眼睛,明亮又閃爍,還有一個三角形的嘴巴。它的胸部非常硬,有兩個張開的翅膀似的黑點,黑點下面就是肉,再往下就是腹部了。它的腹部非常軟,下面還有一根像針一樣的東西,我真不敢去碰,生怕它像蜜蜂一樣蟄我。
金蟬的反面有六個爪子,其中兩個是“鉗子”,那兩個鉗子好像一位大將軍的“大刀”一樣,看得我都不敢碰。我看著同學們都把金蟬放在手心,我也輕輕一碰,但是,那個“將軍”好像察覺到了什么,舉起“大刀”一揮,“啊!”我被夾到了!它的另外四只爪子“走”起來像兩只滑動的船槳,它的嘴下面還有一根吸管,老師說:“你可別小看這根吸管,它能插到樹枝里去,它的作用就是吸允樹枝里的汁液以提供營養。”
金蟬也是一道美味的佳肴,把金蟬放到油里一炸,聞起來香噴噴的,看著就想吃。它的殼還是一味中藥,具有止渴生津、保肺益腎、抗菌降壓、治禿抑癌等作用,所以,金蟬又被譽為“唐僧肉”。
金蟬既是害蟲也是益蟲,但它為了繁殖下一代,自己死掉了也無遺憾。
金蟬的一生十分短暫,只有一個夏天。100字日記 m.ecjtubbs.com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第2篇】
炎炎夏日,暑假里孩子們在玩耍的時候,經常能聽到蟬的叫聲。在早上7、8點鐘時,我們還呆在空調房里,而蟬已經“知了知了”地歌唱了,就這樣一直唱到傍晚7、8點才慢慢開始停歇。這讓我對蟬的這種持之以恒的精神感到敬佩,同時我對蟬的長時間發聲原理產生了好奇。
于是,我趁一只蟬在樹枝上休息時,迅速用網兜把它捉住,放進盒子里。通過觀察,我知道了蟬有六條腿,頭部非常寬,羽翼十分輕薄,腹部一鼓一縮。我通過參考書和自己的仔細觀察,嘗試著把蟬的音蓋掀起來,能看到左右兩邊各有一個大空腔,稱為小音箱。小音箱前面、后面還有一層肉色的干燥薄膜,這是聲膜,這些器官組合在一起就成了發聲器。但它真正的發聲器在腹部,腹部一鼓一縮帶動大音箱的開啟和閉合。
在炎熱的中午,蟬會分為幾個樂章唱出來,中間會有休息,休息時間的長短會依空氣來變化。每個樂章都是沒有節奏開始的,過會兒會加快,腹部收縮也會加快。幾秒鐘后,頻率逐漸降低。
別看蟬是一個微弱渺小的生命,但它也是有骨氣的,它在盒子里幾乎不叫,因為這不是它的大自然。看它這么可憐,我把盒子打開,拍了幾下。聰明的蟬很快就領悟了,馬上展開翅膀飛到空中,回歸了大自然。
我們人類也應該向蟬學習,做一個有骨氣的人。
本文語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