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閱讀了《三字經》這本書,當我讀到“融四歲,能讓梨,弟于長,宜先知”時一股欽佩之情油然而生:孔融小小年紀就懂得謙讓,而隨著人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謙讓這種美德也在社會上逐漸消失。現在多數是獨生子女,自然就成了小皇帝,我就是其中一個。和孔融相對比,我感到無比愧疚:道德,古人行,難道我不行?
一個周末下午,我們全家約大伯吃飯,因為很久沒見面的緣故,我和大伯圍繞著我小時候發生的逸聞趣事聊個不停:
一次,我準備把最愛吃的盤中唯一的菜頭夾入碗中慢慢享受時,誰知半路殺出個“程咬金”,被大伯搶先一步,惹得我嚎啕大哭……
我們談的正起勁,服務員把小菜端上了,正好擺我的面前。“哇噻!我的最愛——炸花生!”我大聲尖叫起來。紅艷艷的表皮包裹著飽滿的果實。如果嚼在嘴里,嘎嘣嘎嘣的,真是美味啊!我迫不及待舉起筷子,當筷子就要落到花生身上時,幾乎同時,大伯也把手按轉盤,舉起筷子。我心想:四歲的孔融就懂得互相謙讓,難道我連四歲的小孩都不如嗎?筷子在我的使喚下定格在半空了。大伯見我在發呆,似乎看出了我的心思:“你喜歡吃炸花生,你多吃點吧!”“不不不,”我禮貌地打了個手勢:“請,請你們先吃。”大伯頓時笑不攏嘴:“好,好,既然你這么客氣,我怎么能不領情呢?”這時,大伯的眼瞇成一條縫——炸花生被他夾起來細細地端詳著,然后放到嘴里慢慢地嚼著,大伯忽然問我:“你以前看到自己喜歡的東西不是搶著吃的嗎?可現在……”我立刻會意地答道:“這歸功于《三字經》這本書里的《孔融讓梨》,使我受益匪淺,讓我懂得謙讓是一種美德,我也要加入謙讓的行列中,怎么樣?”此時,大家都笑了,異口同聲地說:“喲!這孩子真是變懂事了。”這時,我心里洋溢著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
其實,我想這只是個小小的開始,跟孔融比起,我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正如大海的一葉扁舟,草原的一棵小草,天空的一顆星星,是多么不起眼。謙讓是中華千年來的傳統美德,我們是中華的少年,我們是祖國的希望,祖國的歷史和未來將由我們焊接,我們應為社會保存著這不可磨滅的靈魂,并將它一代一代傳遞下去。100字日記 m.ecjtubbs.com原創不易,請大佬高抬貴手!
本文語音版: